Monday, April 26, 2010

目送 - 龍應台


還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龍應台的書。

買了<目送>、<親愛的安德烈>和<大江大海>,最先想讀的算是這本。
全本也是散文,感覺上較易讀。
讀下去,很喜歡她的文字,不淺白不艱深,字裏行間流露出她那真摯的感情,讓我也讀得很投入。有幾篇讀到差點要哭。

最喜歡的幾篇是:

1. (不)相信

過了人生的幾十年,到底有什麼體會?有什麼開始懂了,又有什麼不再相信?
愛國、歷史的編造、理想主義、愛情等等……

最喜歡的一段-「曾經相信過愛情,後來知道,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,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,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--它還是那玲瓏剔透的冰塊嗎?」

「曾經相信過海枯石爛作為永恆不滅的表徵,後來知道,原來海其實很容易枯,石,原來很容易爛。雨水,很可能不再來,滄海,不會再成桑田。原來,自己腳下所踩的星球,很容易被毀滅。海枯石爛的永恆,原來不存在。」


2. 寒色

「很多,沒多久就散了,因為人會變,生活會變,家,也跟著變質。」
說多是「家」,怎樣才算是個家?有爸媽在就算是家嗎?
人生很多不同階段,同居結婚,立的又是另一個家。
從小看著你長大的爸媽,曾有著這麼溫暖的一個家,兒子長大了,有毛有翼的飛走了,剩下的,還算是個家嗎?

很感觸,現實就是這樣充滿變化。
人來人往,看似這都是必要的,人人也要經歷的。
長大後很想好好地對待父母,讓他們感到子女在旁,溫暖窩心的感覺。
但,長大後卻各有目標,放在第一位的是什麼,又冷落了些什麼。

就像是個不可能改變的定律。


3. 時間

時間怎樣量?看著時鐘上秒針和時針的轉動,就是這樣數算著時間嗎?
時間悄悄地走過,卻遺留下痕跡。

房子殘破不堪的屋簷、星星的閃動、煙火劃破夜空…

也許,連我們身上的經歷,長多了的贅肉,慢慢變化的心境,都可以算作為時間。


4. 女人

這篇是講她媽媽的,八十歲的老婦走在街上,發現,原來世界都遺棄了她。
身邊好友、伴侶全都走了,走到街上,賣的看的都不合適。
似是整個世界就是容她不下,沒有丁點的地方可容得下她。

可悲,可悲。難道老了就是這樣嗎?
開始想到我的媽媽,過到廿多年,作為女兒的要怎樣看待她?



特別喜歡最後的幾篇,說的都是老爸和老媽。
怎樣花時間溝通,他們的行為,老化的問題等等。
還是需要用很多時間,精神和心機去了解一下他們。
看過了這書後,頓感到龍應台是一為好女兒,好母親。

自己也作了不少反思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